大数据平台指标异常 税警联手顺藤摸瓜——某棉纺企业虚开发票案
2020-01-08

      【案例摘要】在棉纺业发达的A地区,税务部门利用大数据平台等信息技术手段,联合警方顺藤摸瓜,斩断一个通过注册虚假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串联30户企业虚开发票的链条。涉案团伙对外虚开发票总额达4.89亿元,可以抵扣税款7000余万元,受票企业160户。本案还牵扯出一批外省市的虚开发票案。

      【关键词】数据分析 棉花 虚开

      【案例正文

      一、案件来源

      A地区税务部门利用大数据平台对税收风险识别和案源分析,结果显示F纺织公司非常可疑。比对分析辖区其他纺织企业的涉税指标资料后,F纺织公司涉税数据指标异常,将该企业列入检查对象。

      二、查前分析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当前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举措,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收入增加,实施国家对农业扶持保护政策的一个有效途径。对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售本社成员生产的农业产品,视同农业生产者销售自产农业产品免征增值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从农民专业合作社购进的免税农业产品,可按9%的扣除率计算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纳税人购进用于生产销售或委托加工13%税率货物的农产品,按照10%的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这些优惠政策让犯罪分子铤而走险,一些犯罪分子打着合作社经营者幌子,钻税收优惠政策的空子,大量虚开发票。

      三、检查过程

      A地区位于某自治区的南部,盛产棉花。依托得天独厚的棉花资源和中心区位的优势,A地区近年来纺织服装产业蓬勃发展,逐步形成了纺织业全产业链条,极大地带动了了当地的经济和就业。然而,在一片繁荣的背后,少数企业出现急功近利不按规矩行事的苗头。2016年7月,A地区税务局针对这些苗头,决定组织开展高风险纺织企业税收专项检查,以促进辖区纺织行业健康发展,推动纺织企业规范经营。“看,税收风险识别和案源分析结果显示,F纺织公司非常可疑”比对分析辖区内纺织企业的资料后,该局一位税务人员指着电脑上的异常指标有领导汇报。

      很快,F纺织公司成为税务稽查的对象。

      通过数据分析、实地调查和摸排询问,检查人员发现,这家企业所销售产品为本地无法生产的坯布、针织布和涤纶布等,涉嫌虚开发票3.176万元,而且该企业注册资料虚假,已经走逃。

      意识到案情重大,A地区税务局稽查部门立即依法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

      (一)大数据筛出一个大团伙

      税务稽查部门没有止步于就案查案,而是按照“打团伙、打链条”的思路,紧盯案件线索,顺藤摸瓜,穷追不舍,将已经掌握的涉案人员、地址、投资人等资料信息放到海量的征管大数据中,进行多维度的匹配、排查和勾稽分析,查找疑点数据。

      与此同时,检查人员充分运用税务电子发票底账系统和防伪税控系统等大数据平台,以大量接受F纺织公司发票的受票方为索引,对外省市受票单位取得本辖区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情况进行多重逆向分析,筛查相关联的虚开发票单位。

      经过一系列的深入分析和调查,检查人员发现,另有29户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近期向F纺织公司的受票企业开具过增值税专用发票,且金额巨大,所开发票上的销售货物品名存在重重疑点,此外这些经营单位的登记地点基本上是住宅小区或者普通农户家庭。

      为进一步核实情况,检查人员将所发现的串联疑点户的税务登记信息与F纺织公司的相关信息进行对比,发现部分公司的负责人身份证信息、电话号码、投资人身份、登记地址等相互重合交叉。再将有关串联疑点户的开票记录逐一导出,进行核对分析,检查人员发现该类企业的开票疑点和F纺织公司的情况高度相似。

      通过多方调查,检查人员取得了这30户企业团伙作案、串联作案的证据。

      鉴于案情重大,A地区警方与税务部门组织精干人员联合成立“8·15”团伙虚开专案工作组,整合公安刑事执法和税务行政执法的优势,围绕案件线索,深入开展技术侦查和资金查控,勾画涉案团伙的犯罪轨迹和群像。

      (二)嫌疑人租住房里的意外事

      按照方案部署,警税联合工作组兵分两路展开内查外调。

      一组远赴S、D、H、Z等省20余个县市调查取证,行程数万公里,充实证据链条。在对涉案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查中,检查人民跋山涉水,深入农村,在田间地头核实,取得了一系列关键证据,查清了涉案的虚开发票单位间的关系。

      另一组负责对F纺织公司进行深度核查,经查确定,该公司的经营地址和注册地址不一致,几经周折,专案组人员通过兼职会计提供的有限信息、联合社区工作人员和警务站民警排查到了F纺织公司违法嫌疑人的实际住址,然而那里已是人去楼空,在调查过程中,专案组人开发现这个犯罪团伙的警慢性极高,原本其与房东签的租住房屋合约为一年,但实际居住8个月就离开了,而且在离开前还专门从房东那里拿走了带有其身份信息的租房合同和身份证复印件。

      出于直觉,专案组人员觉得应该看下嫌疑人租住过的房屋,希望能从中寻找些蛛丝马迹,当房东打开嫌疑人退租后一直闲置尚未打扫的出租屋时,眼前的场景令专案组人员吃了一惊--警惕性权强的犯罪分子百密一疏,忽视了对作案现场的清理,在这个出租屋里遗留了大量作案证据,5个开票密码器、银行取款和转款小票,大量已拓印的自制出库单,在客厅茶几抽屉中发现的一份自制出库单上、有10余枚不同公司的印鉴信息,其中包含2户已经被移送公安机关但因信息缺失而未受到打击的走逃企业的印鉴。

      检查人员将这些印鉴信息与前期通过发票多重逆向分析出的企业名单相比对,结果高度重合。

      (三)30户虚假企业和合作社的疯狂

      经过深入查证,专案组挖出一个大型虚开发票犯罪团伙。

      该团伙在4年多的时间里,先后控制30家虚假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外虚开发票总额达4.89亿元,可以抵扣税款7000余万元。其中,增值税专用发票2200余份,金额2.22亿元;增值税普通发票2700余份,金额2.67亿元。受票方多达160户,涉及16个省份,55个地州市。

      经协查回函证实,涉案的外地受票单位在接受有关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具的普通发票抵扣进项税后,再对外大肆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非法牟利。

      取得充分证据后,警方布控抓捕了本案主要犯罪嫌疑人王某和查某。至此,隐藏在N地棉纺业里的一条跨区域虚开发票犯罪链条被斩断,并牵扯出一批外省市的虚开发票案。本案的侦破,取得了一连串精准打击的效果。

      四、处理结果

      A地区中级人民法院经过审理,查明了王某和查某的有关违法犯罪事实,依法分别对王某和查菜作出了刑事判决。

      法院查明,王某,查某在没有真实业务往来的情况下,以其注册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有限公司的名义,伙同他人对外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和其他发票1.88亿元,法院宣判“判处王某有期徒刑12年,并处罚金30万元,追缴其违法所得;判处查某有期徒刑5年,并处罚金10万元,追缴其违法所得……”至此,这两个被利益冲昏头脑的人为自己的非法行为付出了沉重代价。

      【案例评析

      自2018年8月国家四部委联合启动“打击虚开骗税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以来,x税务、公安、海关、人民银行持续深化部门协作,集中查处了一批涉税违法犯罪团伙,有效遏制了虚开骗税猖獗的势头,但税务部门不能放松,还要在提升打击效果上加倍努力,本案的查办经验值得借鉴。

      当前虚开骗税违法呈现出职业化、智能化、暴力化、跨区城化的显著特点,作案手法不断翻新变异,家族式、地域式的团伙作案层出不穷,各级税务稽查部门和检查人员必须立足新常态新形势,及时转变办案思路,牢固树立起打团伙、打窝案、打串案的理念,跳出过去“就案查案”“就票查票”的圈子,主动深挖串并、用心经营、纵深突破,用足用好稽查新战法,持续深化部门协作,开展上下游全链条、全环节打击,从而实现连锅端、连根拔的打击效果。本案正是基于这一思路,实现了这样的目标。"

      笔者认为,在严厉打击虚开骗税违法犯罪行为的同时,税务部门还应当在两个方面加大力度:一要注重源头治理,推动打防并举,探索标本兼治,切实发挥好税务稽查以查促管、促改、咨政的职能作用,通过加强管查互动、建立健全常态化稽查建议制度等形式,不断强化稽查成果增值应用,为堵塞征管漏洞、夯实征管基础提供靶向;二要坚持打击整治和宣传报道同步推进,积极组织开展“以案说法”活动,加大重大案件曝光力度,发挥典型案例的警示教育作用,深化税收违法“黑名单”和联合惩戒机制的运用,强化震慑,引导纳税遵从,实现稽查执法政治效应、法律效应和社会效应的有机统一。

      税务稽查不断提高税务稽查治理能力,保持严打虚开骗税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不懈怠不畏难不退缩,发挥好税务稽查维护经济税收秩序、国家税收安全和社会公平正义的职能,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工作总目标作出更大的贡献。

京ICP备2022018433号-1

客服电话:13618386335

Copyright 2020 - 2022 税法网 www.shuifa.cn All.